
“猴哥”“八戒”激活长春“老”动植物园
文旅热潮之下,吉林长春一座建于1938年的“老”动植物公园凭借层出不穷的“新”火出了圈。
“雪饼猴”金句频出、“猪八戒”又笨又灵、“孔雀公主”美丽彪悍……传统动植物公园叠加《西游记》IP,激发出巨大的“乘数效应”,变身当地文旅“新星”、流量先锋,大量国内外游客线上线下打卡,再次激发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文旅市场的新活力。
“新地标”:“五行山”下的“脱口秀”
“猴哥,我请你吃棉花糖!”“哎嘛真甜,你这是把蜘蛛精肚脐里的丝都抽出来了吧。”
“猴哥,上班好辛苦啊。”“要不你上我这趴两天?我这工作好啊,成天就是趴着。”
“猴哥,你说‘周一到周五不用上学’。”“不上学?那可不行!我说‘周一到周五就得上学’!要不我这活你都干不了,我本科毕业,你寻思呢?”……
春日的傍晚,长春动植物公园内,一只“猴子”被压在“五行山”下,只探出半个身子,旁边的游客拿着食物排队等“投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不时发出爆笑。这只因嫌弃游客“投喂”的雪饼“太干巴”而在网络走红的“猴子”,被网友称为“雪饼猴”。
每天下午5点,“雪饼猴”会准时出现在“五行山”下跟游客互动,并通过线上直播传遍全国,甚至漂洋过海,“我见过最远的游客是从新西兰来的”。“雪饼猴”扮演者王铁柱说。
纯正东北血统的“雪饼猴”自带搞笑天赋,无论什么样的游客来“投喂”聊天,他都能机敏应对自如,逗得大家笑声不断。渐渐地,“雪饼猴”的表演被大家称为“五行山下的脱口秀”,这里也成了长春文旅的“新地标”。
在抖音上搜索长春动植物公园、西游记夜游、“雪饼猴”、王铁柱等相关话题,热度累计超80亿。过去两年,200多万人次参观长春动植物公园,其中很多都是在网上看到“雪饼猴”后特地赶来的外地游客。
其实,火的不仅仅是一只“猴”。天色渐暗,《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响起,仙气缭绕中,“西天取经”之旅开始了。
“南天门”处,“天兵天将”帅气站岗,“八戒”扛着九齿钉耙,身后还跟着“老龙王”“孔雀公主”“赤脚大仙”“牛魔王”“鲤鱼精”等各路“神仙妖怪”鱼贯而来,被游客团团围住。一个个精心装扮成《西游记》中经典形象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与游客合影、互动、嬉闹。无数人曾在儿时幻想过的场景竟然成了现实,激动之余,他们把这里称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游乐园”。
“从没想过动物园能这么好玩!孩子追着‘孙悟空’跑,根本拉不住。”沈阳游客李女士说。
新探索:动物遇上“动物”的“乘数效应”
“动植物园里不是有动物吗?那《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猪八戒、蜘蛛精、孔雀公主不都是‘动物’吗?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把动物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长春动植物公园园长慕德俊说。
慕德俊说,长春动植物公园始建于1938年,是国家4A级景区,属于长春市林园局管理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多年来,公园按照传统模式经营,一直发挥着娱乐、科普、保护及科研的基本功能。但在市场浪潮之下,传统模式的动物园不温不火,发展也比较缓慢。靠着财政拨款,公园只能保证员工工资发放、动物喂养、场馆维护等,但没有多余经费进行老旧馆舍的升级改造、提升动物福利、更新园内游玩项目等,与市场渐行渐远。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长春动植物公园开始大胆探索。2022年12月,公园与一家民营企业展开合作,办起了以动物为主题的花灯夜游项目,在气温接近零下20℃的冬季夜晚,公园内竟出现人山人海看花灯的盛况。“当年的成功尝试,为民企投资增加了信心,于是双方又进行了更大胆、更深入的合作。”慕德俊说。
2023年,企业积极争取拿到了86版《西游记》的版权授权。在政府部门协调下,长春动植物公园和企业走上了一条“公园出地、国企搭台、民企投入”的合作运营模式。
园内建起了西游文化主题区,21处西游主题舞台每晚上演精彩演出,《爆笑五行山》《三打白骨精》《情劫女儿国》等经典剧目十分受欢迎,全新编排的《齐天大圣闹天宫》《四圣戏八戒》《金银双角话宝瓶》等舞台剧目让人耳目一新;园内还建起了西游文化馆,向公众展示了86版《西游记》未曾公开的手稿、场记单、珍贵的服化道。
“御弟哥哥,你转过身看看我。”在“女儿国”舞台,来自大连的游客李女士身披红色斗篷,与“唐僧”演起了对手戏;在“高老庄”,“猪八戒”化身秧歌舞大神,与游客激情飙舞;在夜游西游主舞台,“雪饼猴”变装“齐天大圣”,翻起筋斗、舞起金箍棒引来阵阵叫好……
据统计,2023年,公园累计接待游客89.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2%;2024年,接待游客185万人次;今年仅清明小长假期间,就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
“公园+”:持续打造百姓喜爱的“新乐园”
长春动植物公园火了,公园里的“原住民”也成了“大明星”,各项福利待遇都得到大幅提升。
2024年5月20日,长春动植物公园母象“昂亚”与重庆市动物园公象“希希”成功联姻,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亚洲象在动物园之间的第一次远距离合作繁殖。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象”爱奔赴,瞬间引爆热点,“昂亚”与“希希”也成为园内的“明星夫妻”。
“市场项目的收益,很大一部分用来反哺动物园。”慕德俊说,从前长颈鹿只能吃干树枝,现在我们买的都是新鲜树枝;灵长类动物的馆舍都做了更好的环境改善,增加了很多爬行架;全新改造的小熊猫馆可以让游客近距离观看,环尾狐猴体验区还可以让游客近距离互动。经过两年多持续不断的投入,如今园区不论从整体环境,还是从动物居住条件,均有极大改善。
中国动物学会会员、畅销书《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作者花蚀在暗访长春动植物公园后写道:“实在没想到,在长春能看到这么好的小型动物室内场馆”。
人气王“雪饼猴”王铁柱也把流量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家乡,担任起长春市文旅推荐官、长春市古树名木保护形象大使、长春市应急管理局安全宣传员等各项义务宣传任务。每当直播间人气最高的时候,他都会主动对着镜头喊:“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大美吉林!”
“在适应市场的同时,长春动植物公园原有的四大职能和公益属性不能改变,不能把老百姓的动物园变成少数人的游乐场。”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孙宁说。当前,长春动植物公园日常保持动物园的原有功能,成人票价30元;夜场以西游乐园为主,票价49元;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免费。
基层部门和专家认为,探索公益属性公园的市场化开发成为趋势,政府部门可鼓励引导具有条件的公园进行转型升级。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严俊建议,在确保公园姓“公”的前提下,可探索“公园+文化”“公园+演绎”等模式,紧跟文旅发展趋势,并以整体思维进一步统筹园林、住建、文旅等部门资源,系统布局、协同发展。
吉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哲等专家建议,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对公立公园、动物园的开发还应因地制宜,加强专业引导,加强监管监督,防止“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的同质化竞争。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赵丹丹 王帆)